家电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作者: 2025-6-16 13:51:42

 

 

前几日受家电协会的邀请,以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的数字化委员会主任的身份,走访了家电行业的几家代表型企业,为其数字化建设开展调研和辅导。在调研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积极探索,结合企业现状与面临的实际瓶颈,提出一些建议,既是对问题的针对性回应,也引发诸多感悟与思考。

一、在设计域:推行模块化设计与工艺标准化

当前部分家电企业产品设计复杂,自动化组装难度大,建议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拆解产品结构,例如将螺丝钉等传统连接方式替换为卡扣等便捷结构,降低生产复杂度;将主要功能件形成模块化组件,提高复用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组件。同时,建立统一的工艺标准,规范生产流程,为后续自动化装配奠定基础,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因设计问题导致的成本浪费。

二、在运营域:构建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

松散的组织架构与模糊的绩效指标,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信息传递不畅。企业应从组织架构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完善等多角度出发,搭建科学的运营体系。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共享,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让管理层全面掌握运营动态,基层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与方向,打造高效协同的运营团队与组织体系。例如将库存周转率纳入采购团队考核,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减少库存。

三、分析域:强化数据驱动决策机制

许多企业在经营分析时过度依赖经验判断,缺乏数据深度挖掘与有效利用。建议将 IT 部门纳入经营分析会议,充分发挥其数据处理与分析优势,围绕关键业务指标构建数据模型,为经营分析会议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提升决策科学性,促进部门间协同合作,让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通过数据关联分析,识别问题根因(如某型号产品退货率突增与物流环节强相关)

四、转型推进:打造全员参与的数字化文化?

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受阻,根源在于管理层重视不足、基层员工支持不够。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的因素,在流程设计和需求管理上,聚焦管理层控点,将董事长关注的库存资金占用率、质量一致性、交付准时率作为流程改造核心指标,由一把手亲自推动转型工作;同时兼顾基层员工使用习惯与需求,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价值,形成 “一把手重视、基层支持” 的数字化文化氛围,保障转型顺利推进。

五、企业出海:以数字化实现全球协同管理

在全球化竞争中,家电企业海外布局扩大,但集团与海外分支机构管理一致性难以保障。建议将数字化作为总部管理手段的延伸,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全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互通、远程高效管理。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例如海外工厂与总部共用编码体系,确保数据可比性通过数字化手段,总部可及时掌握海外业务动态,统一管理标准,促进集团与海外布局协同发展,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以上的建议是基于走访调研中的洞察与思考,但家电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远不止于此,PMC 数字化管理的精准排产、柔性产线设计对多元需求的快速响应、在线质量监控的实时把控,以及快速换型带来的生产效率跃升等,都是企业在转型征程中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图景。期待家电企业以此次建议为起点,持续探索创新,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突破,涌现更多的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标杆。

文末附上本人整理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中所需要的部分数据和管理指标,这些指标代表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能够为数字化建设过程如何采集数据提供参考。

 

附件

制造业企业所需数据及对应管理指标解析

 

在制造业企业构建数据分析系统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企业需要哪些数据以及数据间所代表的管理指标,是实现数据驱动运营的关键基础。从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出发,各环节的数据需求与管理指标紧密关联,共同勾勒出企业运营的全貌。

一、设计环节

(一)所需数据

产品结构数据:包含零部件清单、零部件规格参数、装配关系等。例如一款家电产品,其零部件的尺寸、材质、性能参数等数据,以及各部件如何组装成完整产品的信息。

设计变更数据:记录设计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内容、变更时间、变更原因、变更负责人等。比如因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外观设计进行调整的相关记录。

设计成本数据:涵盖原材料成本、研发人力成本、模具开发成本等。

(二)管理指标

零部件通用率:通过计算产品中通用零部件数量占总零部件数量的比例,反映产品设计的模块化程度。高通用率意味着可降低采购成本、简化生产流程。

设计变更频率:统计一定周期内设计变更的次数,该指标过高可能表明设计前期调研不足或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产品研发进度与成本控制。

单位产品设计成本:总设计成本除以产品设计数量,用于衡量设计环节的成本效益,辅助评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二、生产环节

(一)所需数据

设备运行数据:包括设备开机时间、停机时间、运行速度、设备温度、压力、震动等参数。如机床的转速、切削力数据,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

生产工艺数据: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焊接温度、注塑压力、加工精度等。

物料消耗数据:每种原材料的领用数量、实际使用数量、损耗数量。

产品质量数据:包含产品的尺寸偏差、外观缺陷、性能指标检测结果等。例如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长、屏幕分辨率检测数据。

(二)管理指标

设备综合效率(OEE):由设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三个指标相乘得出,综合反映设备的利用效率、性能发挥及产品质量情况,是衡量生产环节效率的关键指标。

单位产品物料消耗:物料实际消耗总量除以产品生产数量,可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浪费情况,与标准物料消耗对比,能发现生产工艺或操作环节的问题。

产品不良率:不合格产品数量占总生产数量的比例,直接体现生产质量水平,通过对不良产品的数据分类分析,可定位质量问题根源,如原材料缺陷、工艺参数不当等。

三、运营环节

(一)所需数据

组织架构数据:部门设置、岗位编制、人员配置、汇报关系等信息。

绩效考核数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评分、工作效率指标等。

流程执行数据:各项业务流程的执行步骤、执行时间、涉及部门与人员、审批节点等。例如采购流程从申请到审批完成的整个过程数据。

资源使用数据:办公场地使用面积、设备资产数量与使用频率、能源消耗数据等。

(二)管理指标

人均效能:企业总产出(如销售额、产值)除以员工总数,衡量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可用于评估组织架构合理性及人员配置是否充足。

流程平均处理时间:统计某一业务流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平均耗时,反映流程的运行效率,帮助发现流程中的瓶颈环节进行优化。

资源利用率:如设备资产利用率(设备实际使用时间 / 设备可用时间)、场地利用率(实际使用面积 / 总面积),用于监控企业资源的使用情况,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四、销售环节

(一)所需数据

订单数据:订单编号、客户名称、产品型号、订单数量、订单金额、交货日期等。

销售渠道数据:各销售渠道(线上电商平台、线下经销商等)的销售额、销售量、销售成本。

客户反馈数据: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价、投诉内容、建议等。

(二)管理指标

订单交付准时率:按时交付订单数量占总订单数量的比例,体现企业满足客户交货需求的能力,影响客户满意度与企业信誉。

各渠道销售占比:不同销售渠道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帮助企业评估各渠道的销售贡献,合理分配销售资源,优化销售渠道布局。

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数量占总客户数量的比例,反映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投诉内容的分析,可针对性改进产品与服务质量。

 

 

 

著作权声明:中国智造网文章著作权分属中国智造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首页 | 关于我们 | 动态与新闻 | 两化融合 | 培训与咨询 | 创客空间 | 服务商平台 | CIO俱乐部
版权所有 © 宁波市企业数字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宁波市企业数字化促进会
联系电话:0574-871830871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环城西路北段民通路100号恒茂大厦8-4
本站中文域名:宁波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会.com
浙ICP备14043724号-1